大国博弈:飞豹战机激光制导炸弹精准打击“伯克”级驱逐舰模拟靶,其背后战略意义深远
2025年8月6日,央视《正午国防军事》节目曝光了一则震撼人心的画面:北部战区空军歼轰-7A“飞豹”战斗轰炸机,利用激光制导炸弹精准命中一艘酷似美军“伯克”级驱逐舰的海上靶标,引发网友热议:“反舰不用导弹用炸弹?这操作秀!” 然而,这并非简单的军事演练,而是现代海战战术、大国博弈战略的深刻体现,甚至与美军的“快沉”计划异曲同工。
一、精确制导,并非复古:炸弹反舰的现代化升级
画面中,“伯克”级驱逐舰的平甲板、密集的舰载武器模型,以及逼真的上层建筑布局清晰可见。激光制导炸弹命中靶舰水线位置,激起巨大的火球。这并非简单的摆拍,而是中国空军实战化训练的常规科目,涵盖航炮打靶、火箭弹对地攻击以及激光制导炸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等多种作战模式。选择“伯克”级驱逐舰作为靶标,是因为其代表了中国海军可能面对的最强劲对手之一。
展开剩余82%有人质疑为何不用反舰导弹?军事专家解释道,炸弹反舰并非落后战术,而是现代战争中的“低成本杀手”。从二战时期美军俯冲轰炸机用500磅炸弹击沉日军航母,到冷战时期苏联图-22M轰炸机使用火箭助推鱼雷攻击舰艇,再到如今激光制导炸弹以米级精度、仅为反舰导弹十分之一成本的优势,炸弹反舰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飞豹”此次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可以由战机自主照射,或由友机、无人机协同引导,其锁定目标、投掷反应速度远超复杂“A射B导”的反舰导弹流程,尤其适合打击近距离突发目标。
二、美军“快沉”计划:殊途同归的战略选择
中国军方并非炸弹反舰战术的唯一实践者。早在2020年,美国空军就启动了“快沉”(QuickSink)计划,其核心思路与中国此次演练如出一辙:利用精确制导炸弹,以低成本实现高效的反舰打击。
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中,美军F-15E战斗机投掷改进型GBU-31/B JDAM炸弹(装药908公斤),模拟击沉靶船;2025年6月,美军成功测试了由F-35A甚至无人机携带的GBU-38 JDAM炸弹(装药227公斤)反舰型号。这些炸弹通过加装WOSA模块化导引头,实现卫星定位和末段红外成像自主扫描,精准锁定舰船水线。908公斤级炸弹的命中效果堪比MK-48重型鱼雷,足以瘫痪万吨级货轮。
三、精准打击:炸弹的“阴险”之处
美军认为,“快沉”计划的真正价值在于以高性价比打击三类关键目标:
“皮薄馅大”的辅助舰船:登陆舰、补给船、机动码头等防空薄弱的目标,一枚227公斤炸弹即可瘫痪整场登陆行动。
能源命脉LNG船:液化天然气船被击中可能引发链式爆炸,毁伤效果远超军事目标本身。
海上贸易通道:商船缺乏完善的防空系统,用廉价炸弹封锁如马六甲海峡等关键航道,成本远低于反舰导弹饱和攻击。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军已测试为JDAM加装滑翔弹翼和小型发动机,将射程从20公里延伸至150公里,这意味着连防空导弹射程仅50公里的护卫舰也可能遭受“炸弹雨”的突袭。
四、靶标选择与战略信号
北部战区空军选择“伯克”级驱逐舰作为靶标,释放出三重重要信息:
能力验证:激光制导炸弹打击高速移动舰艇,需要战机超低空突防、抗干扰照射以及在复杂海况下精确瞄准等高难度技术支撑。
区域针对性:北部战区涵盖黄海、渤海,是拦截外舰进入京畿要地的关键防线。
对标美军:中国军工早已具备类似“快沉”的技术储备,国产“雷石”系列滑翔制导炸弹已发展出红外/激光复合制导型号,歼-16、轰-6K等战机均可携带。
五、导弹与炸弹:现代海战的辩证法
反舰导弹与制导炸弹并非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形成互补的作战体系。导弹负责“破甲”,打击宙斯盾舰、航母等高价值目标;炸弹负责“割肉”,以低成本对辅助舰队、商船队等“软目标”实施持续消耗战。 这与美军“鱼叉”导弹与“快沉”炸弹的搭配异曲同工。2025年6月,美海军演习中P-8A巡逻机同时模拟发射反舰导弹和投放JDAM炸弹,验证了这种多层次海上打击体系的有效性。
央视镜头中燃烧的“伯克”级驱逐舰模拟靶,正是大国博弈缩影:当对手试图以“快沉”计划威胁中国海上贸易时,“飞豹”的激光制导炸弹已瞄准了他们的驱逐舰。 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演练,更是一场无声的战略较量。
"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热点资讯